去年9月,數字山東建設專項小組辦公室印發《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山東省自2019年起至2023年,組織實施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及示范推廣工作。
去年12月,山東省公布了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名單。青島市等5個設區市,濟南市章丘區等11個縣(市、區)作為2019年創建四星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為進一步明確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任務,確保試點建設工作順利進行,近期山東省各試點城市對照建設標準和要求進行全面梳理,提出了試點工作任務書。各試點城市不僅要完成規定任務,還將結合地方特色在不同方向實現突破,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經驗,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典型案例。到2023年,將智慧城市打造成“數字中國”建設領域代表山東的一張名片。
青島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應用品牌
青島通過兩年的試點建設,力爭實現城市“慧”思考、產業“慧”融合、社會“慧”協同的發展目標。城市云腦“一體貫通”,政府科學決策、協同聯動、精細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公共服務“一網通辦”,為民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社會治理“一網通管”,現代化治理水平加快提升;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高度融合”,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催生。
創新智慧應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應用品牌。構建數字治理新模式,打造“青島慧優政”品牌;提升為民服務新體驗,打造“青島慧民生”品牌;壯大數字經濟新動能,打造“青島慧興業”品牌。
創新試點示范,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推進數據專項治理,探索數據融合應用新模式。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探索智慧產業發展新途徑。
創新城市云腦建設,形成省級地方標準。制定統一、開放、可操作的城市云腦標準體系,推動形成《城市云腦總體要求》《城市云腦數據要求》《城市云腦運行管理》三項省級智慧城市標準。
創新投資融資政策,推動社會資金深度參與。支持符合條件的信息服務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通過多種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
創新運營模式,提升智慧城市“造血能力”。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依法依規參與政府投資的信息化項目建設運維、大數據產業發展等工作,實現人才、技術、園區、資本等要素的良性互動。
淄博
深化智慧醫療、智慧管線建設應用
淄博市圍繞“優政、惠民、興業、強基”,重點建設智慧醫療、智慧管線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在全省范圍內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經驗。
以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為基礎,以居民身份認證體系為紐帶,以“健康淄博”便民服務平臺為應用,以實現診療信息互聯互通、覆蓋衛生健康全流程服務為目標,打造“一號通用、一碼通行、一生服務、一體支撐、一網共享”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淄博模式。
建設淄博市城建檔案和地下管線信息綜合管理系統,推進地下管線管理工作實現水、電、氣、暖等七大類28種管線數據集中管理、地下管線大數據全面應用和地下管線安全管理的智能化預報警。
宣傳推廣國內首家設施農業標準化服務管理系統“農保姆”建設經驗,解決農業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設立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專項資金,形成專項財政資金引導、多渠道資金參與的多元投資局面。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方式,組建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發展公司,進行“統一建設、統一運維、統一管理”,不斷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和產業市場運營發展能力。
濰坊
構建“掌上一窗”服務模式
濰坊市全面落實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部署,圍繞“優政、惠民、興業、強基”,大力實施大數據戰略,以“城市大腦”建設為基礎,深化數據“聚、通、用”,支撐全市“流程再造”“一次辦好”改革和城市治理體系完善提升,促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打造獨具濰坊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讓全民普享智慧城市建設成果,全面助推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
打造“城市大腦”、“濰事通”APP、數據融合應用“一核一端一應用”的智慧城市品牌。依托省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構建“掌上一窗”服務模式,為市民打造政務事項辦理一站式平臺;加強數字經濟園區培育,充分發揮智能物聯網大會、數字賦能產業聯盟作用,培育壯大以物聯網為特色的數字經濟;探索政務云績效評價和計費評估、智慧城市移動便民APP商業運營和生態圈建設、海量互聯網數據和政務大數據融合分析應用等領域可復制可推廣的建設經驗;結合“物聯濰坊”建設,推動智慧城市物聯網設備聯接管理與公共服務平臺應用規范上升為省級地方標準,支撐物聯網應用跨行業、跨領域互聯互通;統籌智慧濰坊建設專項資金,重點用于通用性強的全市公共基礎平臺建設。
威海
八領域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威海圍繞“優政、惠民、興業、強基”,重點建設十大應用場景,力爭在8個領域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決策服務移動平臺建設領域:面向領導干部建設決策服務類APP,運用政務數據輔助領導干部科學決策。
刑事辦案一體化信息系統建設領域:完成政法部門業務系統的銜接,加速案件數據在政法部門間流轉,提高執法辦案效率和監督能力。
在電子印章應用領域:在政務服務應用場景中,針對不需跑腿的流程,使用電子印章替代傳統印章,壓縮辦理時間,提升辦理效率。
警務與政務飛行數據一體化運用領域:在交通管理、消防救援、打擊犯罪等活動中,發揮無人機靈活易操控、可超低空飛行等特性,從空中采集現場圖像信息,為處置工作提供支撐。
市縣鎮一體化視頻會議系統建設領域:以視頻會議替代傳統會議,實現市縣鎮三級部門之間的互通互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星級智慧住宅小區建設領域:以住宅小區為發力點開展智慧化建設,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打牢基礎的同時,刺激智慧住宅小區相關產業進一步發展。
智慧停車建設領域:建設智慧停車一體化管理平臺,整合各類停車位,建設智慧停車運營監管平臺和誘導系統,提高泊位周轉率和利用率。
政企釘釘平臺建設領域:通過設置釘釘平臺組織架構,實現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的銜接,企業的需求可及時反饋給政府部門,政府部門的服務可盡早推送至企業。
聊城
創新多網格融合精細化治理模式
聊城以省級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為抓手,圍繞“優政、惠民、興業、強基”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目標,打造智慧城市協同創新中心,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構建安全、共享、敏捷的政府現代化治理服務體系,形成全覆蓋、多網格融合的精細化治理模式。到2021年底,取得顯著成效,成為省內領先的新型智慧城市標桿。
建設智慧城市協同創新中心。實現智慧城市中樞大腦作用,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大數據輔助決策。通過建立各類數據分析模型,實現對匯聚數據的實時處理、聯合調度、數據分析,為政府決策、管理、服務提供直觀科學的數據依據。
創新智慧城市多網格融合的精細化治理模式。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城市管理、生態環境、應急指揮等領域的城鄉“多網格融合”,搭建覆蓋城鄉的多網格融合綜合管理信息平臺,解決網格化系統眾多、政府投資過高、網格數據共享不到位、網格員隊伍重復浪費等問題,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
推進多領域基于智慧城市協同創新的重點應用場景。建設聊城市應急指揮中心,實施智慧城管系統綜合提升,實現聊城市惠民惠企資金智慧監管,建設消防大數據平臺。
探索智慧城市運營模式。引進行業領先的數字企業與聊城國有公司合作成立運維公司,形成以“項目建設——合資公司落地——運維服務”帶動數字經濟發展的路子,破解本地企業大數據技術支撐能力的短板與瓶頸。